古诗名句
-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作者简介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出自唐代张蠙的《登单于台》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登单于台》赏析 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表现了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诗人在边关经历的真情实感。首联是......
-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出自唐代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其一》翻译翻译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
-
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
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摘自《战国策·韩三·段产谓新城君》解释: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是却没有办法让狗不对着自己乱叫。比喻人可以行得正、做得端,但却不能阻止别人的议论。
-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出自元代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
-
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摘自《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解释:小人并非没有微小的优点,君子并非没有小小的差错。君子小小的过失,是白玉上的瑕疵。小人那小小的优点,则如铅刀上锋利的地方。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两汉佚名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夙昔 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摘自《醒世恒言·卷十七》解释:金钱和财务像粪土一样没有什么价值,仁爱和正义比钱财更可贵。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摘自《左传·僖公·僖公五年》解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出自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翻译翻译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注释寻:寻访。......
-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摘自《弟子规·入则孝》解释: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守孝期间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绝酒肉。
-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摘自《礼记·哀公问》解释:古人治理国家,总把关爱民众作为第一大事。指爱民是治国的先决条件。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解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 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凉州词二首·其二》赏析 这首一首边塞诗,写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
-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出自宋代陈著的《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出自宋代苏轼的《初入庐山三首》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初入庐山三首》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
-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摘自《大学·第十一章》解释: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出自宋代孔平仲的《霁夜》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霁夜》作者简介孔平仲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
-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摘自《小窗幽记·集绮篇》解释:赏花要看它半开的时候,喝酒要饮到微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