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后感900字左右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本书的作者马伯庸巧妙构思用心布局,用“一颗小小的荔枝”,既为我们呈现了灯火万里、海晏河清的盛世大唐,又揭示了辉煌背后的人性阴暗、权力角逐。全书诙谐曲折、柳暗花明、笑里带悲、泪中泣血,融生死别离于日常生活之中,寓家亡国灭于普通人事之间,真是可笑、可叹、可悲、可思!
故事开头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一己之爱,便下令从岭南送新鲜荔枝到长安。千里之遥,数日之途,要把“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荔枝运送到长安,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李善德是长安城内的一名小吏,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只因上司算计,卷入了这场与荔枝有关的阴谋。
这时的他刚买上宅子,只想与妻儿在长安过上安稳日子,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声势浩大的转运由此展开。面对五日跨越五千里的极限挑战,他并没有被吓倒,因为他有志气有担当,他在无尽黑夜中拍案而起:“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微茫希望!”李善德以算学推演为武器,结合古法保鲜技术与驿道的地理研究等,一路推进计划,攻坚克难,使小说情节紧张、刺激。小说中也不乏温情,李善德为了家人能过更好的日子而勤恳工作,他的家人在运送途中也给过他无数的帮助与鼓励。他在岭南遇到的朋友如杜甫、韩承都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无数人的昼夜奔波、费心劳力为此操劳,终于:“与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火红的荔枝伴随着团结的光耀走进长安的风尘里,一事功成的背后,是不计其数平凡人的努力,盛唐光耀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点微光的汇聚。
小说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李善德虽然成功将荔枝送到长安,避免了死罪,但他也失去了好友,更了解到了荔枝背后针对皇帝判变的阴谋,最后他选择与淤泥不苟合,勇敢地说出了真相,却因人微言轻小人打击流放至岭南。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势动荡,盛世急转直下,百姓生死罹难。
好一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善德是劳动人民的象征,在他身上我们可以体味到一份勇敢、冷静与坚韧。
如果把历朝历代的兴衰比作一颗荔枝,那么这些身影,这些精神便是我们剥开历史的表皮后,能够品味到的清甜汁水。
一本书,一位凡人的传奇,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历史的启示。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像书中人物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阅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