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5-08-09 15:54:37.0读后感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时常会遇到各种教学难题,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表现等问题常常让我陷入困惑。当我阅读完英国保罗・卡斯尔和斯科特・巴克勒所著的《写给教师的心理学》后,仿佛在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书中的诸多观点和实例与我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曾遇到过像梦婷这样的学生,她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也常常走神。我之前一直简单地认为她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批评教育,可效果甚微,她甚至对我的批评产生了抵触情绪。读了书中关于自我效能和自我归因的内容后,我才恍然大悟。书中提到,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而学生的自我归因方式也会对其学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梦婷之所以表现不佳,很可能是因为她在学习中多次受挫,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好,自我效能感极低,进而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形成了消极的归因模式。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改变了对梦婷的教育方式。我不再一味地批评她,而是主动找她谈心,了解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我特意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当她答对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同时,我引导她将学习上的进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运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梦婷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也变得积极主动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原理去引导学生,比单纯的批评教育有效得多。

  书中关于行为主义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课堂上,偶尔会有学生出现捣乱行为,比如红宾,他总喜欢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周围同学。以前我通常会当场制止并批评他,但这样往往会打断课堂节奏,而且效果也不持久。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通过强化或惩罚可以改变行为。我尝试着改变策略,当红宾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时,我会及时给予表扬,甚至给予一些小奖励作为正强化;当他出现捣乱行为时,我不再当场严厉批评,而是课后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如果下次能改正会有怎样的奖励。慢慢地,红宾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明显减少了。

  此外,书中提到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让我在因材施教方面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班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以前我在教学时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困生跟不上进度,而部分优秀生又觉得内容过于简单。结合书中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我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调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降低学习难度,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通过这些调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这本书也帮助我逐渐形成了更有效的个人教学风格。以前我的教学风格比较单一,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现在,我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我会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种教学风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的来说,《写给教师的心理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它让我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帮助我理解了学生各种行为和学习问题背后的原因,为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运用书中的心理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