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归处读书笔记1000字
《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从谈人生的意义、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话题展开,是一位耄耋老人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的反思和总结,讲述了季羡林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书中每个章节的题目都能让人沉思良久: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行于天地,在于自己;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是一本在任何心境下都可以诵读的书;也是一本不同年龄段都会产生不同体会的书,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可以治愈心灵的书。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先生关于读书的思考。在书中,季羡林说:“有福读书,可慰平生。”张元济先生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可见能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联想最近火出圈的来自潼关乡村的董宇辉老师,他卖大米时说:“大概在一万年前,星月湿地就是现在的两河流域,在这里人类驯化了小麦。所以赫拉利觉得是小麦驯化的人类,而不是人类驯化小麦。因为以前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为了种小麦,你弯下腰去。亚洲的另一端,一万年前中国人驯化了水稻。人类一共有七百万年的历史,真正重要的只有这一万年。他让你仿佛看到大米的生长;他说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地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去品尝这样的大米。”这是独属于他的浪漫。
他卖鲥鱼,从张爱玲的名句引入人生三恨: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第一个恨的是,海棠无香。那么漂亮那么大,没有香味。想象它应该是完美的,它应该除了好看的样子,它应该还有精致的灵魂。没有,只是好看,所以海棠得有香味儿,人得有灵魂,灵魂是经历,灵魂是书本,灵魂是透过平凡的外表,散出非凡的气质。二恨的是鲥鱼多刺。当然,这里的恨要解释一下,这个恨可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讨厌。她所说的恨是什么恨?遗憾。“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就是恨,就是该说的话没有说,该见的面没有见。该陪伴的没有陪伴。
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大家好像总想看到故事的结局,就像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总想着你未来的人生一样。
他应该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却以一己之力掀起了社会的读书热潮,给疫情后迷茫的人们心灵的慰藉,甚至生活的希望,似乎让原本浮躁的社会渐渐安静下来,去追寻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愉悦。他也让我明白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人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也让我们知道,从当老师到做直播,不管是什么行业,读书永远有用!
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呢?季老先生给了我们答案:读什么样的书,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开卷有益、多读好书!读书不仅丰富我们的阅历,也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使人生更具厚重感。老先生说:“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读到此,就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加油,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