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5-07-19 22:49:14.0读后感4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写的一篇历史短小说,讲述的是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不惜耗费巨资从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远在五千余里的长安的故事。在当时,短时间内在荔枝不质变的情况下从岭南运送到长安,没有先进的保鲜技术,也没有快捷的运输方式,想要单纯的依靠人力和马儿运输,几乎是不可能的。主人公李善德本是长安一小吏,无奈接下了这一烫手山芋,但这也让李善德深陷绝望,往前一步是深渊,原地不动是受死。最终,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李善德踏上了前往岭南运送新鲜荔枝之路。

  李善德到达岭南后经过多次试验,但都以失败告终。靠着“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能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的信念,最终经过李善德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历时三个月,在财物匮乏,人马稀少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将鲜荔枝如期运到长安城,博得了贵妃一笑!

  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后本该飞黄腾达的他,因为得罪了权贵,最终被流放岭南成为种荔枝的农人。转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攻破,皇帝仓皇出逃,而李善德一家人在岭南安稳度日,保住了性命。
长安的荔枝
  这本书虽是古代故事,但代入感很强,处处映照现实,也让我们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李善德刚接到任务时,觉得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自己也只是个替罪羊,但是在好友的劝说下,李善德振奋起精神,决定为自己为家人再向前一搏,去岭南考察运送鲜荔枝的情况。也正是因为李善德没有放弃,才让后面的故事能够继续下去。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在某个时刻我们也会成为李善德。退无可退时,只要我们不放弃,拼死一搏,总会为自己搏出一番新的天地。

  就算失败,也要知道距离终点的距离

  李善德在探寻保鲜及转运方法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正如他自己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正是因为他永不言弃的韧劲,为自己迎来生机。而我们在面对不可能的任务时,也要有勇于尝试的信心和勇气,就算最后失败了,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也知道自己距离终点还有多远的距离,还有多少进步的空间。

  以诚待人,是人赖以生存的可贵品质

  在岭南研究荔枝保鲜技术的日子里,李善德不耻下问,跟着荔枝“专家”阿僮姑娘和荔枝园的劳动者们,学习荔枝的培育,学习荔枝的采摘,入乡随俗地喝着当地土著的粮食酒,唱着当地人喜爱的山歌,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走进了老百姓的心,得到了荔枝保鲜最有用的宝贵意见。他不歧视奴隶,在岭南遇见的林邑奴,他将其当作一个人而敬了一杯酒,这位被当作牲畜奴役了一辈子的底层奴隶感念他的杯酒之恩,豁上性命告知了李善德危险所在,助其躲过了经略史的追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投之以冷眼,当然报之以冷遇。人的心理是需要得到一种平衡的,不懂得付出,自然难以得到回报。用你的诚心去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诚意,别人才会回馈你同样的真诚。当你真正赢得人心,你也就拥有了为人处世最好的口碑和信誉。

  祸福相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顺利完成荔枝转运工作的李善德本可以就此平步青云,但回想一路上的民不聊生,百姓的流离失所,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百姓发声,赌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对杨国忠“取之于民,用之于上”的为相之道发出了灵魂深处的控诉。也正因为如此,在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攻破,皇帝仓皇出逃,贵妃被迫自缢时,李善德一家人在岭南安稳度日。这是他为官正直,为百姓着想的为官本心救了他。人的每一个善念,每一次善行,都是在世间播下福报的种子,假以时日,便会开花结果。对世界和他人怀抱善意,也必将得到友善的回馈,你所付出的善良,一定会在未来保护你。祸福相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悠悠岁月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从容走过,无需彷徨,坚定向前。即使遭遇逆境,这也将成为人生的一大财富,那些经历磨难的人一定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去勇敢地面对将来的艰难险阻,在自己的道路上无所畏惧,披荆斩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