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500字
寒假伊始,经工作室李老师的推荐,我得知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迫不及待地在网上下单购买,经过两天的期盼,终于收到了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仿佛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贪婪地吸收着书中的智慧和启示。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教育学界泰斗佐藤学先生的力作,经由李季湄教授的精心翻译呈现给我们。书中,“跨越国界相互学习”不仅是佐藤学先生的殷切期望,也是李季湄教授翻译此书所秉持的理念。在品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书中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及师生互动观等深刻见解的启迪,这些观点被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同时,佐藤学先生对教学中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批判也让我深感震撼。总而言之,阅读此书,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几点零碎的阅读感悟: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
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长,而且为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相互学习和提高,实现教师的合作和共同研究。在教学改革中要实现教师的合作和共同研究要求所有教师一年内至少要有一次向同事开放教学、接受批评帮助的机会,做不到这一点,要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不可能的,不能把教室关闭起来,把教室私有化。
这些观点冲击着我的头脑,结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师要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我意识到公开教学、相互交流、互相评价对教师成长意义重大。
二、置“学”于教学的中心
教学中,我们要从传授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正与新课标中的情境化教学、不同阶段学习任务群不谋而合,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主动学习、积极分享和创意表达,进而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激发起学生对事、对物、对人的热情,推进真正的学习和让学习富有思想内涵。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不断提升能力与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三、营造润泽的教室
“润泽”给人安心、无拘束、轻柔滋润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柔和。阅读本书让我明白营造“润泽的教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发言重要,倾听能力培养起来了,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
2、作为教师,在向学生讲话时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要选择合适的言语,还要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言语。
3、当学生不听讲时,不能单方面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我们还要反省自己的“讲话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
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完成教学计划,只关注教学进程更重要,课堂要保量但更要保质。
5、允许学生地表达有不准确、模糊、不确定,思维是需要慢慢培养,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才有长足发展,要多鼓励、表扬学生。
读完本书,书中的理论、观点反复在我脑海中回荡。要慢下来、静下来、关注孩子,不断反思自我,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润泽课堂……,教育改革是一件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关注细节,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我的课堂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注学生发言,忽视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课堂进程,忽视学生自己思维培养;关注学生讨论,忽视深度思考……正如书中所讲:“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改革最基础力量的责任,必须坚守初心,让“静悄悄地革命”发生在我们的课堂和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