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800字

admin2022-11-25 14:51:40.0读书笔记335

  每次读《平凡的世界》,都特别的感同身受。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早期,虽然几位青年主人公比我大一点,不过那个年代青年人成长的磨砺及情感的体悟,是相似的,我是有共情的。

  如果说读《围城》时,共情的是我个人的相似,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读《平凡的世界》,共情的是我家庭的相似,因为看到了家人的影子。

  小说中,双水村勤恳的孙玉厚一共有四个子女:大女儿孙兰花、大儿子孙少安、小儿子孙少平和小女儿孙兰香。

  现实中,江南农村勤劳的父亲有三个子女:姐姐、我和弟弟。

  小说中孙玉厚,作为家庭支柱,多年来承担照顾老母亲的责任;作为兄长,全力支持弟弟学业、解决弟弟的婚姻;作为父亲,看到儿女的成绩,比儿女更高兴,儿女痛苦时,比他们更痛苦。其实他年轻时也曾有过魄力和壮志,比如闯过山西柳林,他的眼界比一般庄稼人宽阔。

  孙玉厚是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民,身上有太多我父亲的影子,勤劳、忠厚,能吃苦、有担当,不管是他年轻时的豪情、还是长兄为父的责任,对年迈老母的照顾,以及面临儿女成绩和痛苦时的言语或举动,都如出一辙。尤其是读到少安想进一回初中考场,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不上中学,不是因为考不上时,“他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少安的砖烧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时,”孙玉厚老汉蹲在脚地上,低倾着苍头,一直在抽烟,他握烟锅的手在微微地抖着“,都不禁让我想起二十年前陷入痛苦困境时,父亲在家门口石墩上默默落泪、无助悲伤的样子。
平凡的世界
  题外音:这一幕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难已忘怀,当时的我很是触动,猛然明白父亲的爱像磐石一样静默无声却无比厚重。多年后方知:为人子女,成年后的最大孝道,莫过于不让父母操心。

  父亲和孙玉厚一样是个平凡质朴的农民,对老人、对兄弟、对子女的无私付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灵、塑造着子女的人格。我想,所谓家风,莫过于此。

  小说中,大女儿孙兰花早已嫁给了不务正业的王满银,日子过得揭不开锅,靠着娘家人的接济。孙兰花骨子里是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女人,注定是个悲情人物。不提也不罢。

  小说中,孙少安是孙玉厚的大儿子,从小背负沉重的生活精神负担,吃苦耐劳、心底善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少平才安心到外闯荡。现实中,我姐是家里大女儿,有点像少安,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挣钱,贴补家用。虽然不是如少安般辍学务农,但我觉得如果当时家里条件富足,姐姐升学的机会肯定是有的。

  少安砖厂失败后也想过出去,离开双水村,但他知道只有自己在这里,家就在,父母才能安心,外出的弟弟妹妹可以放心。姐姐有点像少安,也曾想在镇里新房子长住,但因为家里老人,毅然搬回农村长住。用母亲的话,亲戚之中只剩姐姐一人扎根农村,仍是农民。

  姐姐与姐夫也和少安与秀莲一样,婚后不久在村里办了一家小企业;一样乐于助人,一直留用无法外出挣钱的同村人;一样有着平凡的感情,过着平凡的生活,有着平凡的追求……

  小说中孙少平是孙玉厚的二儿子,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填满了自信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无论是在学校时对抗生活的苦难,还是在黄原时卖力揽工的艰难,他从未放弃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他是生活的强者,是平凡世界中的精神巨人,是千千万万草根奋斗青年的缩影。

  现实中我是父亲的二女儿,虽然我也有坚韧的性格,也爱读书,也乐观积极,但我不求先进不求改变,没有拼搏精神,无法与少平媲美。不过,我和少平还是相似的,有相似的家庭情况、相似的成长环境、相似的性情品格……

  小时候的我又黑又瘦,看起来和少平一样显得营养不良。和书里一样三年级之前是在村小学读,高小才去乡小学读。到乡里读书时中饭是学校蒸饭、家里带菜,偶尔改善伙食是在饭盒里蒸一个白鸡蛋,而我只酱油拌饭,省下鸡蛋,偷偷藏回家。当然比起少平高中时的两个黑高粱面馍,我的饭菜足以饱腹,足够丰盛。

  不过,当时的我也和少平一样有颗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好在后来的我也和少平一样通过坚持学习,不断自我鼓励,慢慢弱化了自卑,增强了自信。这也源于和少平一样的原生家庭,小时候虽然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但父母给了我们最深沉的爱、最温暖的光,足够我们充盈内心、爱人爱己。

  小说中孙兰香是孙玉厚的小女儿,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全国闻名的北方工业大学,并收获一段甜蜜美好的爱情,成了家里最重要的骄傲。

  现实中弟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和孙兰香一样靠知识改变命运,考取了北方名牌大学,收获了甜蜜美好的爱情,成了家族里最骄傲的人。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拥有平凡的感情,有着平凡的追求,在平凡的世界里书写平凡的故事。

  只是,在平凡的世界里你我皆平凡,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我皆不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