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雾雨电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21 14:22:13.0读后感756

  提起革命,是一个遥远的字眼。我们如今有大好前程和光明的未来,怎会体味到革命的韵味?然而,当我们重温革命的历程,会发现更细微的真实感受。巴金是无政府主义的支持者,他自身也深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当他不能够亲身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的时候,文字就能发泄他剩余的激情,他以一个青年的身份来写五四以后青年最为关注的革命也受到了受到青年人的欢迎。

  《雾雨电》是巴金先生著的爱情三部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本书不是单纯地写爱情本身,而是借用恋爱的关系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各个主人公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有令人可歌可泣的,有令人叹惋的,有令人愤怒的,也有令人压抑的。一场生动的激烈的革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各个主人公大多是青年,他们躲避政府的压制,在社会上宣传开放的革命思想。这无疑是一场持久战,牺牲是必然的,可正因如此,各青年们显露出大国情怀,振奋人心。

  每一个故事都不是割裂开来的。《雾》的主人公是周如水和张若兰,但他们不是这三部曲的主角。贯穿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吴仁民和李佩珠。我们需要从人物的成长和性格,来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故事割裂开来的话,会觉得第一部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爱情小说。

  在友人家有一面之缘的大学生张若兰邂逅,并在交往后萌发了爱情。尽管具有思想觉醒意识的进步女青年张若兰把一颗真挚的心捧到他面前,勇敢地做出了爱情的表白,周如水还是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残酷的方式拒绝了自己长期渴求的爱情。他向她坦白:“若兰,原谅我,我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作者通过周如水和张若兰似恋未恋并最后错过的爱情故事,充分展现了周如水的优柔寡断和怯懦无能的性格。
雾雨电
  他担心追求自己所心爱的人后受到社会的谴责,不敢违背封建的父母亲要他回故乡的意愿,不敢违背旧社会所倡导的愚孝。周如水没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最终心甘情愿地回到了封建礼教的牢笼中。

  以至于到了《雨》里,他对爱慕的李佩珠说道:“革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只应该在家伺候丈夫。”在表白失败之后,周如水渴望得到爱情的心破碎,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由此看来,周如水代表了不坚定的、还在迷雾中探索的不成熟的青年革命者。

  有了进步。在作品的开端,好友陈真的死逼迫吴仁民面对着一个终极的问题——死亡。空虚感和焦灼感同时向他袭来,使他发出一连串哈姆雷特式的独白,甚至人格分裂地与另一个自我面对面发问争辩。他成了一个罗亭式的人物。妻子瑶珠病逝了,以前的恋人郑玉雯当了官太太。

  他陷在矛盾的中心无法自拔,此外还有死亡的困惑——浮躁与愤怒的性情得以彰显。终于,吴仁民曾帮助过的学生——新寡的少妇熊智君和他相恋相爱,照亮了他逐渐变得矛盾痛苦的人生。恰巧恋人熊智君的房东就是郑玉雯。郑玉雯被丈夫厌弃了,成了看家的主妇,得知吴仁民的情况后仍未忘情于他,多次主动提出希望重新获得他的爱情,最终因遭拒绝自杀了。

  而熊智君为了解救被官员迫害的吴仁民,最终也离开了他。吴仁民又再次失去自己所心爱的人,也正因此而“觉悟”:我现在完全自由了。爱情本来是有闲阶级玩的把戏,我没有权力享受它。只怪这些日子我被爱情迷住了眼睛,白白给自己招来了许多苦恼。吴仁民对爱情的责怪,具有粗暴性,但是也有进步性,这个责怪其实是责怪使爱情幻灭的封建制度,他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开始坚定起来,准备一心一意投入革命事业去。

  从《雾》的主人公周如水到《雨》的主人公吴仁民,再到《电》的主人公李佩珠,这其间是有着一条发展的路径。《电》里面的李佩珠的性格则可以说是近乎健全了。巴金也如是说道。李佩珠被当做妃格念尔型的女性来描写了。妃格念尔是巴金崇敬的俄国女革命家,她出身贵族家庭,但放弃优裕的生活,脱离上流社会,当一名医生到民间治病救人并从事革命活动,被捕后在狱中二十二年不改其志,出狱后继续献身革命,巴金根据她塑造了理想化的李佩珠。在实践中她变得成熟了。

  《电》撰写的是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在这里,李佩珠和转变了观念的吴仁民相恋相爱。吴仁民对临终前的明说道:“个人的幸福并不一定是跟集体的幸福冲突的。爱并不是犯罪。”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其中的成员明、方志元、雄等相继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身上全是血,一只脚离开了大腿,飞到汽车旁边。而李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在《电》中,对爱情的直接描写远远少于前面两部。

  对爱情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结尾李佩珠和吴仁民的对话来升华的:“不,你应该早走,我父亲的事情托给你去办。而且我们明天都要撤到乡下去,另外换一批新的人来。”“你这个蠢孩子!不要哭。他们不会捉住她。

  她还要活着做许多、许多事情!”仁民用极大的力量定了定心,然后用平静的声音安慰这个哭着的孩子。对爱情关系中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以及支持的背后彰显了李佩珠的健全的人物形象:对于革命的执着与热情,为了革命牺牲小家的利益。李佩珠对于革命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奉献社会的精神跃然纸上。

  巴金借助小说故事,爱情的载体,来揭示新时期的革命精神。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爱情背后的革命精神。这是巴金前期青春式写作留下的浪漫痕迹,虽幼稚却真诚。也许是书中的真情和真诚让晚年历经沧桑的巴金最喜欢这本早年习作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