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2-12-19 19:16:24.0读后感525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阎步克老师《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一书引李俊先生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以宰相为核心的顶层中央官僚制。

  秦汉时期的宰相一般称为“相国”“(左、右)丞相”。“相”是“辅助别人的人”,《论语·季氏》里面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就是这个意思。辅助贵主人处理家务的人叫“相”,天底下最贵的贵主人的“相”也就成了“宰相”。秦汉九卿制度也有着浓厚的家臣性质,太仆、宗正、少府都是专门主管帝王家事的官,太常、卫尉、大鸿胪的职责也能明显看出它们脱胎于家臣。

  制度化的官僚体制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但也限制了皇帝的专断独行,因而皇帝往往会另起炉灶再建一套秘书机构同已经制度化的常规官僚体制争权。这样的秘书机构很多,汉魏以来如尚书台、秘书监、中书监、门下省等等,隋唐时期将这些原来的秘书机构加以整理和规范,建立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由秘书变成了新的宰相。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原来的秘书既然又制度化了,那么皇帝又开始寻找新的秘书班子,比如什么北门学士、翰林院、枢密院等等。两宋时代流行唐中后期开始的“差遣制度”,其官与职发生了高度的分离,再加上各种名目复杂的头衔,因而官制显得非常混乱。但如果再略微深入地了解一下,就不得不为两宋官制的高度流动性和完善的“惩戒-激励”机制赞叹。宋代的文明、文化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空前绝后的,陈寅恪先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赞语信非虚言。

  明代驱逐蒙元以后虽然标榜自己“重开大宋天”,但是政治制度上多沿袭蒙元而非两宋。朱元璋是个极度专断的人,为此他废除了存在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自己直接统辖六部。但他有这个精力和能力并不代表他的子孙们也有这个精力和能力,更别说明代的奇葩皇帝数量放眼两千年历朝历代也是冠绝群雄的。因此明初作为秘书的殿阁大学士开始实际上承担起一部分宰相职权,而像张居正这样的强势大学士主政时期甚至一度以“摄”自居。清代有感于此,又把大学士也给变成了虚职,启用了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这样一批新的秘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秘书政治”就是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下官僚制的主旋律,是一个对上、对私人(即皇帝本人)负责的模式。对于皇帝而言,大臣的忠诚往往比什么能力、品行来的更为重要,在法家思想里一个不怕死、不贪财的大臣是不可靠的大臣(《商君书》、《慎子》、《韩非子》里都有类似的话)。因而从本质上来讲,“徙木立信”和“指鹿为马”并没有什么不同。明乎此,也许对理解一些事情也会有所帮助吧。

1 2